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 yh86银河首頁 > 黨建 > 理論學習 正文

人民日報權威定義習近平“四個全面”

資料來源:      日期:2015年09月15日 14:34     浏覽量:

人民網  “四個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從去年12月在江蘇調研時第一次提出後,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在黨校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讨班上、在中央政治局會議和集體學習中、在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強調,讓“四個全面”成為備受關注的“新提法”。黨報此時推出系列評論員文章,正是為了全面梳理、總結這一重要新概念,更深刻地認識“四個全面”背後的“簡約不簡單”。

系列評論第一篇《引領民族複興的戰略布局》屬于總論,接下來的四篇,是“四個全面”各寫一篇。總論主要是對“四個全面”進行定義、評價和分析,可謂重中之重。要想理解中央治國理政的這一重點,還得從這篇權威的評論員文章入手。

“四個全面”的本質—宏大的戰略布局

“四個全面”,文章标題一詞以蔽之,就是“戰略布局”。

這個戰略布局,蘊含了深刻的戰略思想。從文章總結的四個“第一次”,可見一斑: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定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确定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國,論述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鳥之兩翼、車之雙輪”;第一次為全面從嚴治黨标定路徑,要求“增強從嚴治黨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實效性”。

每一個“全面”,都是一整套結合實際、繼往開來、勇于創新、獨具特色的系統思想。四個“全面”加起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方略與時俱進的新創造、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

“四個全面”的提出—主動的戰略選擇

回頭看,治國理政的壺奧,在最初就已經呈現。這篇評論起筆,就羅列了十八大之後一個月中,習近平四次引人關注的活動—參觀《複興之路》展覽、到廣東考察工作、紀念“八二憲法”頒行、制定“八項規定”。這四次活動,無疑正對應着“四個全面”。可見,運籌帷幄,從履新之際就已開始。

從十八大開始的兩年多時間裡,幾次重大會議,正構成“四個全面”形成的路線圖:十八大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會要求“全面依法治國”,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宣示“全面從嚴治黨”。到去年12月,“四個全面”的提法第一次公之于衆,這一戰略布局已然是“集其大成”。

“四個全面”的意義—立足現實的戰略抓手

“發展起來之後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四個全面”,正是在中國發展起來之後,更加注重發展和治理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必然選擇。

這篇評論員文章指出,“四個全面”背後,是一以貫之的“問題導向”和“科學思維”,是高瞻遠矚的“全局視野”和“戰略眼光”。并用四個短句總結了其意義—堅定中國自信、立足中國實際、總結中國經驗、針對中國難題。

而從現實看,“四個全面”正是治國理政的“總綱”。正如文章引用的習近平原話,四個全面“是從我國發展現實需要中得出來的,是從人民群衆的熱切期待中得出來的,是為推動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從這個角度理解,四個全面,抓住改革發展穩定關鍵,統領中國發展總綱,确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主攻目标,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戰略抓手”。

“四個全面”的哲學—辯證統一的戰略思維

“四個全面”有着深厚的認識論、方法論基礎,文章用習近平自己的一句話加以總結—“既要注重總體謀劃,又要注重牽住‘牛鼻子’”。

這也決定了“四個全面”的内容,既有目标又有舉措,既有全局又有重點。四者不是簡單并列關系,而是有機聯系、相互貫通的頂層設計。建成小康社會、煥發改革精神、增強法治觀念、落實從嚴治黨,“四個全面”的主線,勾繪出的是社會主義中國的未來圖景。

而從人類發展的公約數來看,“四個全面”更有着普遍性的價值,文章是這麼總結的: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和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和時代潮流,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從嚴治黨是執政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必然要求。所以說“四個全面”的提法,“兼顧中國特色和世界潮流,體現中國與世界的深刻互動,深化了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中國和中國人民闊步走向未來的關鍵抉擇”。

>>總論:引領民族複興的戰略布局—一論協調推進“四個全面”

人民日報評論員

再沒有什麼使命,比引領一個民族走向複興更光榮;再沒有什麼事業,比團結十幾億人民共圓夢想更崇高。

這是一個嶄新的起點。2012年11月,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接過曆史的接力棒,在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人民接續奮鬥的基礎上,繼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謀劃民族複興的偉大事業,續寫這無上的光榮。國家博物館,《複興之路》展覽中思接千載,追尋中國夢。深圳蓮花山,鄧小平銅像前再展宏圖,激蕩改革潮。紀念“八二憲法”頒行,重申依憲治國、依法執政,塑造法治魂。力行八項規定,以上率下言出必果,堅守生命線……履新第一個月,起筆落墨之際,前進航标已然确立。兩年多來,從黨的十八大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全面依法治國”、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宣示“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清晰展現。

曆史,從來都是在直面問題中展開其波瀾壯闊的畫卷。經濟總量領先下的人均落後,先富起來之後的共富挑戰,資源環境約束下的轉變壓力,創新能力與發展需求脫節,國内外安全風險疊加交織,治理現代化目标任重道遠……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問題導向和科學思維,以當代中國共産黨人的全局視野和戰略眼光,堅定中國自信、立足中國實際、總結中國經驗、針對中國難題,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這“四個全面”,是從我國發展現實需要中得出來的,是從人民群衆的熱切期待中得出來的,是為推動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立足治國理政全局,抓住改革發展穩定關鍵,統領中國發展總綱,确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主攻目标。

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定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确定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國,論述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鳥之兩翼、車之雙輪”;第一次為全面從嚴治黨标定路徑,要求“增強從嚴治黨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實效性”,鍛造我們事業更加堅強的領導核心。每一個“全面”,都是一整套結合實際、繼往開來、勇于創新、獨具特色的系統思想,閃耀着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光輝。“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方略與時俱進的新創造、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

馬克思說:“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四個全面”戰略思想和戰略布局,正是中國“發展起來以後”,更加注重發展和治理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必然選擇。兩年多來,統籌改革發展穩定,各項舉措力度空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态;推進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破局開篇,公平正義成為全面小康的重要着眼點;推進治黨治國治軍,反腐倡廉純潔隊伍,正風肅紀凝聚人心;運籌内政外交國防,中國夢與亞太夢、世界夢同頻共振……短短兩年多時間,科學統籌、協調推進重大決策部署,讓局面為之而變、氣象為之而新、民心為之而振。事實充分證明,“四個全面”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戰略抓手。

“既要注重總體謀劃,又要注重牽住‘牛鼻子’”。2015年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的闡述,也是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哲學基礎的揭示。“四個全面”,既有目标又有舉措,既有全局又有重點,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和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和時代潮流,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從嚴治黨是執政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必然要求。四者不是簡單并列關系,而是有機聯系、相互貫通的頂層設計。建成小康社會、煥發改革精神、增強法治觀念、落實從嚴治黨,“四個全面”的主線,勾繪出的是社會主義中國的未來圖景。

很多時候,隻有站在曆史的峰巒之上,才能更清晰地洞察時代風雲,更準确地把握前進方向。90多年來,從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基礎;到确定改革開放這一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廣闊道路,幾代共産黨人接力探索的過程,如此艱辛,也如此壯闊。“四個全面”的關鍵就在于堅持中國道路、增創中國優勢。這一戰略布局,統一于民族複興的偉大夢想,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統一于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統一于我們正在進行的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争。它兼顧中國特色和世界潮流,體現中國與世界的深刻互動,深化了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中國和中國人民闊步走向未來的關鍵抉擇。

站在曆史與未來的交彙點,更偉大的征程正在我們面前展開。謀小康之業、揚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築執政之基,這是一場艱苦的奮鬥,也是一次豪邁的進軍。行走在複興之路上,中國的昨天,雄關漫道真如鐵;中國的今天,人間正道是滄桑;中國的明天,直挂雲帆濟滄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