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 yh86银河首頁 > 團學 > 團學活動 正文

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傳承皖曲文化,唱響美麗中國”實踐團赴池州、安慶、合肥三地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資料來源:      日期:2017年07月25日 13:35     浏覽量:

714-21日,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傳承皖曲文化,唱響美麗中國”社會調研實踐團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學院2015級輔導員楊旭東的帶領下先後在池州、安慶、合肥三地開展“皖曲”調研社會實踐活動。此次調研就池州東至的文南詞、安慶懷甯的黃梅戲、合肥的廬劇(倒七戲)展開深入調查,通過發放問卷、實地走訪、參觀戲曲文化博物館等形式進行調研。

實踐團走訪池州冬至文南詞老藝人

走進池州,調研“文南詞”

文南詞戲曲劇流行于安徽東至、宿松等地。實踐團在前期做了充分的準備,直奔文南詞最早的重要發源地池州東至縣梅塘村。剛一進村實踐團成員們就被陣陣質樸醇厚、铿锵有力,時而高亢昂揚,時而低回徐轉的文南詞曲音所吸引,沿着聲音,實踐團找到了文南詞最後的藝人李正福老人。通過采訪和交流,實踐團了解到文南詞的發展和傳承不容樂觀,基本上算是達到“後繼無人”的狀态。在經過李老的允許下,實踐團采集了一些李老唱文南詞的視頻、音頻等寶貴的一手資料。實踐團有幸采訪到東至縣梅塘文南詞文藝演出團的團長李惠風,李團長向實踐隊員們展示文南詞演出時的道具、帽盔、服裝供隊員們參觀調研。除此之外,李團長向實踐團提供了最珍貴的文南詞曲譜,為實踐團的調研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實踐團走訪安慶街頭黃梅戲藝人

拜訪安慶,走近“黃梅戲”

黃梅戲,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原名黃梅調、采茶戲等,起源于湖北黃梅縣,發展壯大于安徽安慶。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初來安慶,實踐團一行7人來到菱湖公園,向來往的黃梅戲愛好者發放調研問卷。通過問卷調查得知,黃梅戲在安慶的受歡迎程度還是比較可觀的,但喜歡的人群趨向中老年人。走在安慶的街頭不難發現的是成群分布的黃梅戲“小劇團”在街頭演唱,由于自身對黃梅戲的熱愛,他們在晚飯後,帶着音響設備,帶着桌椅闆凳,帶着茶葉開水,他們在安慶的街頭擺起小攤。夜晚的安慶,因此更添了一份美麗的姿色。這是他們自娛自樂的一種方式,更是他們維持生計的一種方式。通過走訪調研不難發現黃梅戲在安慶的發展還是朝氣蓬勃的。此外,實踐團還參觀了安慶市黃梅戲博物館。

實踐團走訪合肥廬劇團(攝影:周凱峰)

踏入合肥,探究“倒七戲”

廬劇,舊稱“倒七戲”,流行于以合肥為中心的江淮一帶和大别山區,包括六安、淮南、巢湖、滁州、蕪湖等地。清末以來,主要流行于安徽境内的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的江淮地區。實踐團來到了合肥市廣電中心,采訪了合肥廬劇團朱團長,通過與朱團長的交流中得知,廬劇發展不容樂觀,首先缺乏繼承人,其次沒有觀衆,最後藝人沒有激情。所幸,随着戲曲進校園的活動不斷開展,使得廬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發展。但是對于一個小劇種(方言戲)在全國大層次上的推廣存在一定的難度,如今雖有政府的大力扶持舉辦廬劇演出,但是觀衆不多的現狀暫時是無法改變的。因此,廬劇文化在傳承和發揚上不同于黃梅戲,畢竟方言戲曲在全國範圍内被接受的可能性不大。

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旨在引領青年服務社會、體驗社會,在實踐中升華自己的思想。隊員們表示不僅在活動中鍛煉了自己吃苦耐勞的意志,還培養了自己團隊合作的精神,體會了長期處于國家建設一線勞動人民的辛苦。活動中走訪的為了傳承和發揚“皖曲”一直在堅守的老藝人們的精神對隊員們日後的學習、工作、生活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此外,實踐團還感受到皖曲的魅力,分析了其發展的阻力,提升了其傳承的動力,為“皖曲”的傳承貢獻一份力量!

(撰稿、核稿:周凱峰、楊旭東、黃廣順,丁志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