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的位置: > yh86银河首頁 > 學科建設 > 教學科研團隊 正文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資料來源:      日期:2019年09月09日 15:43     浏覽量:

1.曆史沿革            

安徽理工大學“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始于1953年開始招收的礦井建設專業地下工程研究方向,1983年“礦山建設工程”獲碩士學位授權點,1995年該科學獲批為原煤炭工業部重點學科。1999年礦山地下工程被遴選為安徽省重點學科,2001年岩土工程(地下工程)被遴選為安徽省重點學科。2002年獲批建築與土木工程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授予點,2006年土木工程獲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2010年土木工程破格遴選為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        

依托我校土木工程開辦的岩土地下工程和礦山地下工程專業方向,2008年成功申報“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新專業。我校是較早設有該專業的學校之一,本學科是我校特色與優勢學科,已批準建設“煤礦深井建設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建)”、“礦山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安徽省現代礦業工程重點實驗室”、“礦山建設工程重點實驗室”和“安徽省特殊鑿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等3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及工程研究中心。        

2.隊伍結構        

長期以來,本教學團隊秉承前師,發展提高,始終保持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在人才培養的同時,造就出了一支教學經驗豐富、學術思想活躍、科研意識敏捷、朝氣蓬勃、團結奮進的城市地下空間工程教學團隊。該團隊現有專職教師20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8人,講師3人,已獲博士學位教師14人。該團隊中有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17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省高校拔尖人才2人。        

學曆結構:團隊成員有14人已獲博士學位,占團隊的總人數的70.0%,另有3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100%的教師都具有碩士學位。        

年齡結構:年齡結構合理,45歲及以下的中青年教師9人,占45.0%45歲以上的教師11人,占55.0%        

學緣結構:團隊成員大多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東南大學等國内一流高校。同時,還有在日本等國外大學進修             後回國 博士,大多教師都有在企業鍛煉或與企業有密切聯系,具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        

職稱結構:教授9人、副教授(高工)8人、講師3人。高級人員超過4/5      

3.團隊帶頭人基本情況        

團隊帶頭人、博士生導 師徐穎 教授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政府殊津貼獲得者,首批教育部土木工程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負責人。        

徐穎     教授一直從事地下工程專業方向的教學與科研,主要承擔的本科課程有:隧道工程、爆破工程、隧道工程、井巷工程等課程;研究生課程有:爆炸作用及效應、爆炸理論及應用、岩石混凝土斷裂力學、損傷力學、爆破工程數值模拟技術、結構動力學等。目前指導有博士生3人和碩士生14人。        

近五年來,榮獲省部級科學技術二等和三等獎各4項;主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基金1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1項以及省級科研課題4項;發表有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EIISTP檢索20多篇。        

徐穎     授十分重視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承擔教學研究課題,目前為土木工程專業省級教改示範專業的帶頭人、土木工程專業教育部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負責人;主持有《爆破工程》省級精品課程。 徐穎 教授現任礦山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礦山建設工程安徽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主任。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軟岩支護專業委員會委員、岩石破碎專業委員會委員、國際岩石力學學會(ISRM)中國小組成員、安徽省工程爆破協會常務理事,國家公安部注冊爆破工程師,《西部探礦工程》等雜志編委、安徽省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局特聘專家等職。在國内同領域享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和知名度。        

4.建設成果        

教學團隊堅持“以學科建設促進專業建設,以科學研究促進人才培養,以創新求發展,以特色創品牌,以質量求生存”的人才培養理念,結合學院特色專業建設,對現有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知識結構進行調整優化,在堅持特色的基礎上,拓寬專業方向口徑,除了精煉地下工程建設領域課程外,在城市地下工程方向進行了拓寬,使學生既有較紮實的專業基礎和專業知識與技術,同時又富有較寬的知識領域。團隊始終堅持特色的人才培養理念。      

團隊始終堅持以社會需求的人才素質作為人才培養目标,堅持“基礎實、知識面寬、素質高、能力強”的人才培養方式;密切結合社會發展和我國煤礦建設的理念更新與技術進步,修訂和完善城市地下空間工程教學培養計劃。以内涵建設為重點,着重進行課程體系、課程内容、特色教材建設,打破了傳統分割的按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構建課程體系,形成了以《城市地下空間工程設計》、《城市地下空間工程規劃》、《地下工程施工》、《岩土特殊施工》、《土力學》、《岩石力學》、《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地下工程通風與空調》、《土木工程材料》、《基礎工程》、《混凝土結構設計基本原理》、《鋼結構設計基本原理》、《邊坡工程》、《深基坑工程》、《土木工程概論》等主幹課程群為核心的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新體系,體現了“431”課程特色。        

教學團隊秉承多年的教學經驗,根據新時期人才培養的特點,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已建立了較為完善、規範、合理、科學的教學管理體制,形成了一整套嚴格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同時在教學内容、教學體系以及教學方法上進行大膽改革與創新,在編寫規劃教材、建設精品課程、構築立體化教學資源庫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教學成果。        

課程建設成績突出:近5年來,團隊在課程建設上喜獲豐收,《土力學》、《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和《爆破工程》3門課程相繼獲省級精品課程建設;《地下工程施工技術》獲校級精品課程建設。為課程的内涵建設和特色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團隊十分重視創新型人才培養,圍繞課程教學體系改革,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近5年來,團隊成員 徐穎 教授主持的“以工為主型多科性大學研究生創新教育改革”獲安徽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姜玉松 教授“土木工程開放性實驗室及運行”獲安徽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團隊主持省部級教研項目6項,發表教研論文12篇。團隊主編的《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和《工程結構荷載與設計方法》分别獲得了全國煤炭高等教育優秀教材一等獎和二等獎;《地下工程爆破理論及應用》教材獲江蘇省優秀教材獎;“土木工程特種結構”、“土力學”和“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等8部教材獲教育科學“十一五”國家規劃課題研究成果獎,目前在遼甯工程技術大學、河南理工大學和山東科技大學等煤炭系統高校廣泛使用。        

本團隊十分重視科學研究,依托“岩土工程省級重點學科”、“礦山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礦山建設工程安徽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和“現代礦業工程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教學科研平台,在市政凍結法理論與技術、隧道(巷道)快速掘進技術等方面研究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在地下工程爆破理論與技術、地下工程支護、高性能混凝土研制和地層注漿加固理論與實踐等領域研究成果達到了國内領先或先進水平。近5年來,承擔國家自然基金課題4項、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3項、 高校 博士點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0餘項;“兩淮礦區複雜地層條件下深大井筒特殊法鑿井關鍵技術與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30餘項,獲發明專利3項;獲企業提供的重大科研課題等經費近3750萬元;發表教學和科研論文370餘篇,出版教材及專著18本。        

團隊十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近5年來,團隊成員中晉升教授1人、副教授6人;新增博士學位7人,另有在職攻讀博士學位5人;同時選派了兩位博士、副教授到日本進行為期1年的進修,加強了海外學術交流,增強了對海外辦學模式和理念的認識。團隊重視教學,每年進行一次青年教師教科比賽,有多人多次在校級、省級講課賽中獲獎。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