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77級著名校友中國工程院陳湘生院士來校作學術報告
12月2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湘生研究員來校作學術報告,報告會在舜耕會堂舉行。會議由安徽理工大學副書記、副校長袁亮院士主持。
袁亮院士主持學術報告會
陳湘生院士作學術報告(攝影:張經雙)
陳湘生院士以“城市交通-城市空間-土地立體空間的協同”和“地鐵隧道施工若幹技術與新進展”為題分别做了兩場學術報告。
在“城市交通-城市空間-土地立體空間的協同”報告中,陳院士先從宏觀統計上介紹了我國城市土地資源緊張以及地鐵車輛基地和地鐵沿線安保區占用大量土地的情況,制約了城市的發展,提出城市交通-城市空間-土地立體空間的協同發展。以粵港澳灣區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協同發展為背景,結合深圳地鐵發展模式,闡述了城市交通、城市空間、土地的立體空間之間的協同,指出了城市上位規劃與城市軌道交通規劃互為因果關系,而不是前因後果關系。三者的規模和體量取決于需求,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基本恰到好處并适當留有彈性、确保安全前提下的空間尺度和環境協同極為重要。
在“地鐵隧道施工若幹技術與新進展”報告中,陳院士首先闡述了實現城市交通空間立體發展面臨的科學和技術問題,新老結構和地層相互作用、協同變形機理和結構在施工全過程、全壽命周期安全問題。結合廣州地鐵3号線折返線工程、深圳地鐵9号線、深圳地鐵2号線、深圳地鐵1号線等工程案例,重點講解了地層凍結技術、地層盾構下穿地鐵運營隧道控制變形精細技術、礦山法隧道下穿建築群關鍵技術、跨地鐵運營隧道地下空間綜合施工技術以及矩形、類矩形和馬蹄形新型盾構機。陳院士指出,地層凍結技術和地鐵隧道近接施工控制變形的精細技術,在解決地鐵域土地立體空間效能最大化利用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由于地鐵域這種立體空間的高效利用,帶來更多的客流、地鐵企業利用土地開發獲得更多的土地新增效益和物業管理費,為地鐵建設和運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獲得了一舉多得的巨大技術經濟效益和生态社會效益。
整個報告會理論水平高、内容翔實、工程案例豐富,令在場師生對城市地下空間科學與技術前沿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報告會前,袁亮院士宣讀了安徽理工大學對陳湘生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賀信。
校紀委書記周峰,黨政辦公室主任鄭為超,科技産業處處長華心祝,yh86银河国际官方网站黨委書記盛真、院長馬芹永,相關專業教師,博士、碩士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500餘人聆聽了報告會。
陳湘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安徽理工大學礦建77級校友。著名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地層凍結和地鐵工程專家,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長期從事地鐵工程、隧道與地下工程的研究與開發,率先在全國提出并實踐了工程建設數值化管理模式,率先踐行了城市軌道交通生态文明建設的理念,建立了BT模式下城市軌道交通施工管理程序,首創了地鐵域地下空間效能最大化概念并付諸實踐。先後完成了包括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内的科研項目19項,完成工程項目37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次、省部級科技進步獎7次、深圳市科技創新獎2次等。主持完成的“複雜條件下盾構下穿既有地鐵運營隧道安全控制關鍵技術研究”獲2015年國家安全生産科技成果一等獎;所管理的一期工程“深圳地鐵羅湖樞紐工程”(建築工程類)獲2007年第七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所管理的一期工程“深圳地鐵一期國貿至老街區間隧道及樁基托換工程”(隧道工程類)獲2007年第七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撰稿、核稿:土木學院 張經雙、吳華峰、雷小磊,馬芹永 人才引進與專家工作處楊科)